重组后的河北长芦大清河盐化公司发展态势良好
一、凝心聚力,多措并举,企业实现平稳过渡
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。利用广播、电视、座谈会等多种载体和形式,对重组有关政策以及职工反映的各种问题进行宣传解释,消除职工疑虑,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思想保障。二是稳定企业主体。针对职工待遇普遍较低的现状,人均月增资200元/月;完善原有的生产经营承包制,解决了责任制的合法、合规、规范化问题,调动了全员积极性;人、财、物管理,坚持透明公开运作,对于各级人员,不分亲疏远近,重在工作表现,逐步消除了广大干部职工原来的顾虑和担心,提高了执行力。三是努力为职工办实事。针对原大清河资产负债高、退休人员比重过大、企业负担沉重的状况,根据三友集团总体部署,新班子坚持带着感情、责任、追求做工作,本着对历史负责、对职工负责的态度,解决了一系列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。落实了劳务中心职工工资待遇以及2002-2003年度病退职工2%工资性补贴发放问题;兑现了拖欠职工长达13年之久的风险抵押金和长达10年之久的奖金白条;为5267名在岗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办理了医疗保险;解决了263名职工的再就业。通过一系列举措,实现了职工思想不乱、生产经营不断、队伍不散、发展不慢。
二、应对不利天时,大灾之年确保稳产
由于受前两年风暴潮和强降水的影响,原盐生产基础非常薄弱,原盐减产严重。面对不利天时,公司上下解放思想,打破常规,积极采取有效措施。一是强化各项生产工艺,通过制卤竞赛、塑苫管理、完善工艺操作等手段,实现日常生产管理的规范化、科学化和精细化。二是进一步完善盐田承包经营机制,调整承包方案,制定超产计奖办法,充分调动了盐工生产积极性,稳定了主业生产。三是加大技改力度,弥补多年欠帐,实现盐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。投入1000多万元,提高盐田设施装备水平。整体扒盐效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、塑苫池苫收速度较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高,产品优一级品率继续保持100%。特别是应对不利天时,以退为进,合理调配卤水供求,实现了原盐生产系统的基本正常运转,并将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。
三、完善制度,不断提高管理水平
遵循三友集团管理模式,结合企业特点,推陈出新,重在实践,促进了企业稳健经营。一是加强制度建设。先后修订了各部室、相关单位责任制,制定下发了涉及财务、购销、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几十项规章制度,基本实现与集团管理的接轨。二是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。明确职能,精简机构5个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三是开展全面挖潜。围绕增产、提质、降低可控费用等多个方面挖潜增效。其中:管理费用中的可控费用由上年度的1377万元大幅度降低了597万元;通过规范冬季滩田维修土方招标,降低工程造价100多万元;通过开展效能监察,累计增效102万元。由于措施得力,企业经营效果显著。全年实现利润290万元,剔除处理呆坏帐损失、资产报废损失、消化以前年度费用等因素,按去年同口径计算,全年实现利润3650万元,较上年度大幅增加,企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。
四、加快项目建设,确保可持续发展
围绕建设三友集团原料盐基地的总体构想,实施内改外扩。一是加快推进50万吨原盐改造项目。通过改造现有结晶池、充分发挥现有结晶面积能力,增加初级制卤区面积,使原盐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。该项目早在92年便得到原国家计委的批准,后因种种原因被暂缓实施。重组后,新班子坚持“边重组、边发展”原则,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目前,省海洋局已将50万吨原盐改造项目区域补充纳入省海洋功能区划,并上报国家海洋局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完成,正在编制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与海域使用论证报告。二是推进技术改造。对滩内制卤、排淡系统进行改造,增加保卤设备,增强制卤区的防雨抗灾及制卤能力,提高单位有效面积产盐量。三是调整产品结构,走原盐深加工道路,抓好精盐厂建设,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。在原盐大幅提价、小厂停产的特殊情况下,积极发挥食盐定点厂的市场主渠道作用,产销精盐2.3万吨,保证了全省食盐市场的稳定供应,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。同时,积极依托新厂加强新产品开发工作。目前,洗浴盐新产品已批量生产,即将投放市场产生效益。
五、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,推进凯发真人版的文化融合
一是引进三友凯发真人版的文化理念。以“创业守成,事在人为”的企业精神、真想事、真干事、真管人、真管事的“四真”精神和“原则、责任、诚信”标准加强队伍建设,以三友文化育人,以三友大业聚人。二是创新以学习、考核、党员管理、党风廉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。全面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,特别是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,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,促进了“稳定、生产、发展”三项重点工作的开展。三是广泛开展争做文明职工、劳动竞赛、技术比武、文体活动以及献爱心、送温暖工程,为提高职工素质、融入三友文化打造了丰富的平台,营造了稳定、和谐、健康的工作环境,塑造了职工队伍昂扬、进取、全新的精神风貌。
|